这几天我给我们销售的同事做了一次关于销售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交流分享会,有一位同事问到关于阻抗的问题,因为我们公司前段时间I/O多芯信号控制电缆的绝缘材料由原来的SRPVC改为了现在的PE材料。那么为什么要将SRPVC改为了现在的PE材料呢?我们技术部的同事给出的答案为:第一,SRPVC阻抗较大,有客户反馈说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插上I/O线后导致屏幕花屏和散屏。 第二,SRPVC抗拉性不好,比如说我们的28AWG的I/O线(20276多芯电缆),本身就比较细小,加工师傅或者说电气装配工程师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容易将芯线拉扯断。 所以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我们将I/O多芯信号控制电缆的芯线绝缘层改成了现在的PE材料。
那么什么是阻抗呢?
笔者通过百度百科查询到以下阐述文字:
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的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是一个复数,实际称为电阻,虚称为电抗,其中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 ,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总称为电抗。 阻抗的单位是欧姆。阻抗的概念不仅存在与电路中,在力学的振动系统中也有涉及。
无论信号源或放大器还有电源,都有输出阻抗的问题。输出阻抗就是一个信号源的内阻。本来,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包括电源),内阻应该为0,或理想电流源的阻抗应当为无穷大。输出阻抗在电路设计最特别需要注意。
但现实中的电压源,则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方式来等效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这个跟理想电压源串联的电阻r,就是(信号源/放大器输出/电源)的内阻了。当这个电压源给负载供电时,就会有电流I从这个负载上流过,并在这个电阻上产生I×r的电压降。这将导致电源输出电压的下降,从而限制了最大输出功率(关于为什么会限制最大输出功率,请看后面的“阻抗匹配”一问)。同样的,一个理想的电流源,输出阻抗应该是无穷大,但实际的电路是不可能的。

以上这些文字是通过百度百科查询得到的答案,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可能以上文字比较难懂。笔者我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人,所以为此我也特别请教了我们公司的资深电缆工程师,他给了我一个我认为通俗易懂的答案:所谓阻抗,可以认为是一种阻力。打个形象的比喻说:假如一根水管,里面的水管内壁极不平整,坑坑洼洼,在固定水压的情况下,试想一下,水流通过这种水管内壁极不平整的水流速是不是比通过内壁平滑的水管流速要慢很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水流通过水管内壁平滑的水管的流速要快很多,因为少了很多阻力。
那么关于阻抗的概念我们就可以想象成影响这个水流流速的原因所在--阻力!
了解了以上概念之后,回到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将I/O多芯线号控制线的绝缘层由SRPVC换成PE,就是因为PE材料较之SRPVC阻抗要小很多,而且PE材料抗拉性也要比SRPVC好。当然PE材料成本会高一些!
那么关于阻抗的概念我们就可以想象成影响这个水流流速的原因所在--阻力!
了解了以上概念之后,回到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将I/O多芯线号控制线的绝缘层由SRPVC换成PE,就是因为PE材料较之SRPVC阻抗要小很多,而且PE材料抗拉性也要比SRPVC好。当然PE材料成本会高一些!